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实录《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媒体: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官网  作者:甘肃发布
专业号:秦州水生管护中心 2024/8/6 9:50:14

 

实录《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

决定》出台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8月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周年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连兵,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程学钦,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陈志强,省林草局副局长龚文鹏,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程江芬,共同介绍《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周年以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A

新闻发布会现场


B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连兵: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印发后,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我厅制定报请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分解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重点任务的通知》,明确123项具体任务和牵头单位、配合单位,要求“七大战役”对应的7个工作专责组分年度制定工作要点,每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议,每年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及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报送工作开展情况。今年6月,我厅向工作专责组组长单位印发《关于商请提供〈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贯彻落实情况的函》,及时跟进掌握《决定》贯彻落实情况,整理汇总后上报省委、省政府。建立厅内污染防治攻坚和环境安全保卫战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台账,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紧盯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同时,有效衔接《决定》内容,牵头制定报请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甘肃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一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甘肃建设。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空气清洁行动、劣Ⅴ类水体歼灭战、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印发《甘肃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稳步推进酒钢集团等钢铁企业和祁连山水泥集团等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动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实施兰州、金昌、武威、临夏4个市(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散煤治理27万余户。建成黑烟车抓拍系统278套。强化科技支撑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每日研判分析、定期调度通报、驻地督导帮扶机制,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进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三水统筹”,深入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报请省政府批复划定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组织开展2024年城市黑臭水体水质交叉监测和重要水体藻类水华现象排摸。构建刘家峡、九甸峡跨区连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142个全国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18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现“长治久清”。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省黄河流域560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4918个,整治完成率87.71%。每月召开水环境质量形势分析会,对工作滞后市州进行预警、通报、督办、约谈,督促落实“查、测、溯、治”措施。三是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更新发布全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严格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和优先监管清单地块污染管控,将142个关闭搬迁企业腾退地块纳入优先监管清单。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推动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优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全国“十五五”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改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四是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大力提升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利用处置经营单位共122家,集中收集利用处置能力达到675.54万吨/年,危险废物利用能力和处置能力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了0.87倍和1.83倍。持续提高危险废物转运利用处置效率,今年以来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27项、危险废物跨省转移许可184项,为危险废物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预留空间。加快推进兰州市、金昌市、天水市和兰州新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动新污染物治理,建立工作推动机制,组建专家委员会,全面开展新污染物调查、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上半年,全省细颗粒物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优良天数比率为83.4%,同比增加4.7个百分点;未发生重污染天气。全省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6%,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水体,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全省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核与辐射环境质量稳定可控,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二、切实守牢环境安全底线一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落实省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措施,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20家电厂提前完成履约清缴。指导白银、酒泉和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甘肃民乐工业园区成功申报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白银市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兰州、金昌、敦煌通过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建立第一批23个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库,组织开展2023年度发电、石化、化工等7大行业123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与核查。二是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推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行,开展辐射环境安全督查检查,协同加强核设施、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监督检查。完成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饮用水源地辐射环境监测等设施和放射性废物入甘辐射监测,有序开展钍基熔盐实验堆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积极推进金塔前沿站试运行进程。圆满完成“平安运输·2023”辐射事故专项应急演练,启动我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工作。三是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推动省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行,印发《关于加强甘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开展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甘肃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状况评估,完成羌塘三江源甘肃片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红线监管试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地面监测站建设,完成甘肃祁连山典型生态保护修复区域生态状况综合评估。四是防范化解环境风险隐患。以重金属、尾矿库、危险废物、石油化工等为重点,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督导检查,加强尾矿库污染防治和环保设施安全管理,全力推进全省生态环境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一河一策一图”编制、应急大比武、“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等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充分肯定。下一步,我厅将积极推动《决定》落实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重点,以督察检查的整体合力促进度、促成效、促落实。一方面,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围绕“气、水、土”等要素,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流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巩固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推动全省生态安全、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效运转。健全环境应急指挥体系,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协调联动。落实“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措施,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应急队伍和应急能力建设。
记者问答 

民主协商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省发展改革委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程程学钦: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实施“四强”行动战略任务要求,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协调各市州各部门积极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健全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创新多产业复合型区域特色循环发展模式,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3年底,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98立方米,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达到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其他指标均大幅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健全法规规章制度。组织完成《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修订工作,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二是强化政策措施供给。印发实施了《甘肃省“十四五”节能和循环经济规划》,报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提高全省能源、水、粮食、土地、矿产、原材料等资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三是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印发实施了全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成立了全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督导行动,9项工作内容纳入国家塑料污染治理月报。四是加快完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印发实施了《甘肃省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省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投资14.58亿元,全面建成兰州红古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持续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备案企业1283户,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达到2300多个,从业人数2.6万余人。五是持续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指导市州和相关园区加快编制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循环链接,推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目前全省51家省级开发区编制了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推动园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六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建立节能环保项目库,推动节能环保重大带动性工程建设,组建节能环保产业联盟,建立技术交流、人才培育、合作共享平台。目前,全省节能环保项目储备库项目总数达到285个,总投资600亿元;34个重大带动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5.43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政策研究,加大引导支持,积极谋划项目,强化调度督导,推进全省循环经济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环境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请问省委《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印发实施一周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结合工作职能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陈志强: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媒体、各位记者朋友们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3年8月3日,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印发后,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立足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从规划引领、集约节约利用、重点生态区建设、地灾防治及避险搬迁等方面,强力推动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按要求批复完成,合理规划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印发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压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印发《甘肃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实施细则》,对生态保护红线内人为活动严格审核。为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印发《甘肃省城镇开发边界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和规范全省城镇开发边界管理。二是着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制定《2024年全省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方案》,靠实部门、地方责任,加力推动存量土地消化,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2023年度我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为4.97%。推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质增效和集约绿色发展,深化矿业权出让和矿政管理改革,为增储上产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完善制度标准体系,2023年7月以来,全省绿色矿山由35座增加到62座(国家级22座,省级40座)。三是有效提升关键区域生态质量,持续推进甘南“山水工程”实施,通过护山、保水、治湖、扩林、调田、护草、固沙系统治理,有效提升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功能,累计完成修复面积16.25万公顷。完成全省历史遗留矿山图斑生态破坏调查评价。实施平凉、白银2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预期修复损毁面积2258公顷。2023年以来投入资金3.17亿元,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28个,预期治理损毁土地3048公顷。加强生产矿山监管,督促矿业权人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四是聚力办好民生实事,围绕地质灾害威胁区、河湖管理范围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地震灾害危险区、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等,推进实施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2022年以来累计搬迁7.86万户28万人。2024年通过国债、中央补助、积石山地震灾后重建、省级地灾防治等渠道获得资金支持19.92亿元,实施风险调查、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项目,持续提升综合防治能力;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采取排查巡查、避险演练、值守调度、风险预警等措施,有效防范地质灾害风险,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现场提问,记者:《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出台一年来,省林草局是如何贯彻落实《决定》的?

省林草局副局长龚文鹏:

首先,感谢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甘肃林草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省委《决定》发布以来,省林草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总目标,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总抓手,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以实际行动推动《决定》全面落实。一是坚持科学绿化,“扩绿”厚植底色。各级林草部门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绿就是护财富”的理念,我省将河西5市20县(区)和东部5市28县纳入两大标志性战役范围,启动实施“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开工项目45个,总投资76.5亿元。系统谋划西秦岭、陇中陇东地区、祁连山北麓等八个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双重”项目,投资64.42亿元。2023年完成国土绿化任务1343.06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98.13万亩,完成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8.5万亩,5种经营模式在全国推广。3个国有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荣誉称号,郭万刚获评全国“林业英雄”,八步沙“六老汉”获评“全国防沙治沙英雄群体”,省治沙研究所原所长徐先英荣获全国林草系统唯一“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省治沙研究所荣获2023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集体奖。二是坚持生态富民,“兴绿”提质增效。坚持生态美、百姓富,培育打造“甘味”品牌,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建设河西走廊、陇中、陇东、南部秦巴山地4个林下经济发展区。目前,全省林草产业年产值超过700亿元,促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获评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3家,认定省级龙头企业71家。三是坚持保护优先,“护绿”筑牢屏障。以林长制为引领,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目标责任,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植物一体化保护治理。临夏地质公园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敦煌西湖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公布了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组织实施40匹普氏野马放归大自然,20只朱鹮扩繁复壮,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扩大。推进“林长+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八机制三清单一包保一承诺”工作机制,做好森林草原防火、防虫等灾害防控工作,保护林草资源安全。争取国债资金5.47亿元,实施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4个。2023年,全省森林火灾发生起数较上年下降33%。完成全省林草湿荒样地调查4748个、图斑监测17265个,持续盘清资源家底。严厉打击破坏林草资源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案件208起,案件数量较2022年下降58%。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决定》的落实,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甘肃作出林草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对于地处内陆的甘肃来说,水资源比较短缺且分布不均衡,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省委生态文明建设决定出台后,省水利厅在治水兴水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程江芬:

省水利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作为治水兴水工作专责组组长单位,统筹推进治水兴水升级战,在完善水网规划体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一是严格水资源监督管理。坚持“四水四定”原则,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向水利部、黄委会汇报衔接调整增加了我省大通河流域分水指标。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23版)》,编制完成《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22-2035年)》。2023年全省用水总量为115.8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2.6%和1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824。二是完善水网规划体系。经省政府审定后印发实施了《甘肃省水网建设规划》,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水网规划,市级规划编制率达100%,县级编制率达90%。配合流域机构完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内陆河流域和全省防洪规划修编报告。启动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完成了逐河治理方案。三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白龙江引水工程可研报告已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意见完成建设方案优化调整,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一期(引大延伸)工程可研报告加快修编,启动了《南水北调西线河西走廊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一带、三区、四库、多线”的甘肃配套工程体系建设,重点解决黄河流域和河西内陆河流域缺水问题。截至7月15日,全省累计开复工水利项目1259个,完成投资113.77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220亿元的51.71%。四是强化河湖管理保护。提请以省总河长令印发《关于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的通知》,强化河湖库问题整治,共排查发现河湖库“四乱”问题212个,完成整改207个。深入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创建,建成美丽幸福河湖34条(段、个),创建河流总长度546.45公里、湖泊总面积2.26平方公里。持续推进河湖视频监控建设,新增视频监控岸线长度3343公里。加强生态流量动态监测,建立每月逢“0”逢“5”预警通报机制,坚决保障生态下泄流量。五是水土流失治理纵深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塬面保护、淤地坝建设及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土保持项目。上半年,共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4.9亿元,涉及项目109个,完成投资2.9亿元,完成率59%。下一步,省水利厅将认真履行治水兴水工作专责组组长单位职责,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求,通过抓项目促建设、抓防御保供水、抓节水严管水、抓治理护生态等举措,持续推进各项涉水重点工作任务高标准落实落地。

 

 

 

 

 

阅读 87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