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吕植:城市的人与身边的自然

媒体:原创  作者: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
专业号: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 2022/9/9 16:17:40

9月8日,【华·生态讲堂】总第72期邀请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教授,在线上为大家分享《城市的人与身边的自然》,吕植教授从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案例出发,介绍城市人与自然建立和谐共生关系的可能性。近200名观众观看直播。华·生态讲堂由深圳市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主办,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承办,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野保处支持。

图片

▲吕植

吕植老师曾在秦岭深处追寻大熊猫的足迹,探寻濒危野生动物的现状,她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既做保护研究又投身实践的女科学家。从关注山里的大自然到回归城市之后,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难点与重点,成了吕植老师更关心的事情,她投身教育,也创办了NGO,用行动告诉我们,人、城市和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仅仅靠遥远的、大山里的好的生物多样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前瞻的想法,去相信生物多样性是可以恢复的。特别是2020年开始这特殊的几年,人类更是感受到了自然对人的疗愈,也更加增强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1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反思

说到生物多样性,吕植老师提到,我们不仅要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未来,而且还要关心历史,关心漫长的演化过程。生物都拥有正常演化的过程,但从智人出现后,地球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发生了很多物种大灭绝事件,最近的一次便是恐龙大灭绝。今天我们人类正面临着第六次大灭绝,且绝灭速度比本底的速度快上甚至上千倍。

图片

▲物种大灭绝回顾图

自从智人解放双手,活动便密集起来。到了今天,人类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的边边角角。地球77%的土地(不包括南极洲)和87%的海洋已经被人类活动的直接影响所改变。特别是在工业化发展以来,人类的活动直接加速了对自然及生物资源的攫取。

吕植老师还带来了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的研究,结果显示了不同物种种群目前的全球灭绝风险,且物种濒危的程度在1900年以后大幅度上升,比如1980年以来珊瑚礁的下降最为明显,这和全球气候的变化有强相关性。

图片

▲IPBES报告

让自然衰退的直接驱动因素是陆地和海洋用途的改变,间接的驱动因素则是经济和技术的大幅进步。人类用牺牲其他物种生命为代价的行为来满足自身需求,社会及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如何让生物多样性有可持续的发展之间成为了较为尖锐的矛盾。

归根到底,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恢复,价值观和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反思,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逐渐将反思变为公民行动,并在1970年开始设立了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在内的各类公约。COP15的第二次会议将确定2020年后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指明2030年“保护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和2050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2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城市

吕植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生物多样性都在什么地方?”

曾经我们以为自然在远处的大山里,但其实,自然既在远方,也在我们身边。实际上,人类喜欢的地方,也是其他生命的宜居之地,比如人类所居住的城市。

目前我国有陆地和海洋的保护地,但我们需要在有人的地方做保护,在所有的地方做保护,而不是只在专门划出做保护的地方做保护。因此,像北京、深圳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就肩负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可喜的是,在各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及推动下,动物回归城市的现象也逐渐多了起来。

国际上有许多案例就表明了这一现象,比如新加披原来叫作The Garden City,现在叫做City In Nature,即让城市生长于自然之中;再比如柏林的野猪,东京皇家御苑里的貉,洛杉矶周边出没的美洲豹,孟买周边的金钱豹,都是城市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逐渐丰富的体现。

图片

▲国际案例

北大校园也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例子。在北大校园在100公顷的绿地及周围能看到236种鸟类,这充分说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存在着巨大潜力。吕植老师介绍,在北大学生和老师的推动下,北大校方在2018年专门建立了自然保护小区,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学校里的自然保护小区。

图片

▲北大校园保护小区

我们大多数人能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却无法认识到他们的存在。但其实,整个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命的供给者,是气候的调节者,甚至为人类提供了美学、精神、教育、消遣等服务,它支撑着人类的生存生活,为人类提供基本物质需求,让人类得以维持高质量的生活。

尽管城市化是让环境简化和单一化的过程,但是我们也在城市里做自然化的改造,不仅是为地球上其他的生命提供自然空间,而且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着想。

人与生物多样性,是共生功能体。

3

城市生物多样性,我们如何行动

吕植物老师介绍,北京是鸟类迁徙路线之一,分布着丰富的鸟类;北京的植物分布也很广泛,但在城郊,植被覆盖面积在下降,但是在北京五环以内,在城市中央却出现了植物逐渐恢复的情况,这说明除了越来越多的市政公园,人们关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还面临几个关键问题,统称为“绿而不活”的问题。比如原生森林和湿地栖息地被占用、开发、破碎化;人工恢复存在问题,忽视草地、湿地、农田等生物多样性喜欢的地方,使得物种和生境单一;传统绿地管理缺乏生态标准等。……

吕植老师抛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关键点——许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好看的标准,它真的自然吗,是适合动植物生存的环境吗?比如看起来并不好看的杂草地或者季节性池塘,它们是最自然的栖息地,也有丰富的生物,但却会定期被相关部门清理。

因此如何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除了重视和保留天然栖息地,让10%城市绿地留野,还要拒绝过度干扰,推崇自然演替,给自然的变化一点耐心,就像华侨城湿地的管理理念一样,还自然以自然的状态,不过度干扰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不使用杀虫剂和其他防虫措施,营造一张食物网,让人和野生动植物共享一个空间。

图片

▲重视和保留栖息地

作为城市居民的我们该如何行动?

充分理解“生命的基石理应优先于盈利”以及“Nature is the center of (自然是经济的中心)”的生物多样性价值观,选择绿色的且有益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杜绝过度消费,杜绝浪费,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负责任,业余时间多参与自然教育活动,共同关心城市与生物多样性的共同发展。

在关于人与野生动植物能否共存的问题上,关键是看人类如何选择。

图片

▲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自然教育体验活动

图片

▲人与野生动物共存

未到现场的朋友可以关注视频号【华基金生态环保基金会】,在直播回放中回看此次分享。

图片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吕植演讲稿件

阅读 818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