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侯元生:青海湖边护鸟人(追梦)

媒体:人民日报  作者:原韬雄
专业号:湿地资讯 2019/6/12 14:50:48

侯元生对水鸟进行拍照记录。

本报记者 原韬雄摄

侯元生(左一)和同事在工作。

本报记者 原韬雄摄

4月,青海湖醒了。

春风吹开冻了一冬的湖面,鸟儿归来,侯元生又要见到自己的老朋友们了。

作为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巡护员,摸清青海湖各个区域的水鸟种类、数量及状态,是他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

1台车,4个人,后备箱里塞得满满当当:衣服、食物、望远镜、无人机……再看他们身上的装备:奔尼帽、墨镜、防风面巾、冲锋衣……侯元生对记者笑笑,“小伙子,穿少了吧!”记者却毫不在意,正是人间四月天,穿这么“隆重”,小题大做了吧?

自西宁驱车西行,两个多小时后,草色渐绿,水鸟纷飞,青海湖便露出一条长长的蔚蓝色的线,眯着眼睛冲我们笑。车里,侯元生已经开始规划任务。“今天我们要去洱海、沙岛等4个监测点,任务比较重,大家做好准备!”

一下车,风直往领口里灌,刚站3分钟记者就被迫钻回车里取暖。巡护员王延明倒是不穿戴任何防风防晒装备,定睛细看,他的两颊上爬满细细的血丝,是常年风吹日晒刻下的痕迹。“戴过,没用,索性不戴了。”他笑道。

记者通过王延明的望远镜看,鸟只是一个个小点,甚至分不清哪里是头,哪里是尾。可王延明打眼一看就脱口而出:“棕头鸥!”

侯元生给记者介绍起他的“老朋友们”:“那个头上有两条黑斑的是斑头雁,能飞到8000米以上,是青海湖的特有鸟种;那个是白骨顶,头上有一道像骨头一样的白条;那些小胖子是赤麻鸭,现在正是它们产卵的季节……”

“赤麻鸭7只、斑头雁2只、凤头潜鸭4只……”侯元生一面观察一面说,吴恒飞在一旁飞快地记录。吴恒飞是青海师范大学自然环境专业的学生,对于这项工作他早已驾轻就熟,已经成了侯元生的好帮手。

侯元生拿出掌上电脑,对观测样点进行拍照,记录观测到的水鸟数量、行为、环境干扰因素等。他解释道,“我们采用样点观测法,收集青海湖各个区域水鸟的相关信息,这样的基础数据采集对于我们掌握湖区鸟类的情况非常重要。不同的鸟类栖息于沙漠、湿地等不同的环境之中,鸟类的增减情况可以敏锐地反映出环境的变化。”

“侯老师可是鸟类专家,青海湖的鸟没有他不懂的!”吴恒飞说。侯元生连连摆手,“我就是个‘土专家’。保护区与各科研院所和机构合作,青海湖的鸟类保护越来越科学专业,我们是拜师学艺!”

护鸟,侯元生已经干了快30年。“现在的装备比以前好太多了!以前我们扛的望远镜,装在木头箱子里,几十斤重不说,成像还模糊,要看清楚就得靠腿往深处走。冬天有几次掉进湖水里,一爬出来水瞬间冻成冰,送我一身‘银铠甲’。”

在去年的水鸟观测工作中,侯元生对原有观测样地、样点进行了统一编号,确定10种生境类型,统一干扰类型、干扰强度信息的采集记录,水鸟观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2018年共开展水鸟观测9次,野外巡护54天,陆上巡查巡护6330公里,水上巡护220海里,很好地完成了水鸟观测和巡查巡护工作。

侯元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青海省优秀科普辅导员。每到假期,他就去学校和社区进行鸟类科普宣传。他说:“科普教育还是得讲究点方式方法,去年我让低年级的孩子画观测到的鸟,让高年级的孩子撰写观察报告,小家伙们特别开心!”

在每个观测样点,侯元生总想多拍些照片:“拍得多一些,孩子们看到的就多一些。科普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保护动物、珍爱自然的意识,相当于种下了多少环保的种子啊。”

享受工作的同时,他也犯愁:“再过两年我就该退休了,现在正努力培养新人。但整个保护区只有20名巡护员,还是希望再添点人手,护好这片鸟类的家园。”

阅读 5411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