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 > 热点评论

偶见瑕想

媒体:原创  作者:老黑
专业号:老黑 2012/7/24 10:13:49

前几年就听人介绍过,只是对这种造林方法没有太在意,这次重新认识是在雨后户外活动中,我看到在雨水很难落到的悬崖峭壁上,洞洞里的绿苗苗正伸出身来去寻找阳光。很是兴奋,用标新立异的方法对立体式绿化进行新的尝试是我从事几十年林业工作闻所未闻的。首次目睹这样的经典,明知凭自己资历很难说出个道道来,心里也痒痒的跃跃欲试。

有科技含量的造林方法0

这种方法如果真的有推广价值,那绝壁上成林肯定不在话下。如果这一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落到实处,国土绿化肯定能多出不少绿色,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考虑,汇碳速率及减少面源污染不知会提高多少个百分点呢。同时也可以节约出很多可利用土地,为土地财政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也可减少很多部门技术确认方面的无为之争,领导也少了很多次不好意思的和事佬行为。

我想,这种灵感很有可能是从自然界里借来的。这就要源于我们考察工作时巧遇的那些名胜景区,不是常见有不同科属的乔灌滕蔓植物在峭壁石缝中,象看稀奇一样老远就探身望着我们,我们首次看到它们时内含深一点儿的也会在心里稀嘘,城府浅的则会放形的惊呼,为情景如此厚爱而深醉。那绝非人工雕琢,所以才成为人们追捧的名胜。如此震憾,何不拿来一用,为民造福,就是要坐爱庭前赏名胜,没有可以人工造,纳税人的钱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我在考虑,此前为何没有人尝试这种造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自以为比这还要好的立地条件还没有栽完树呢,没有必要出此招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冒一定风险夺人眼目。二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没有达到采取这种方法的程度。人们对宜居条件没有这么深思熟虑。三思想和注意力没有关注到这一方面。这也就为后人创造性思维和开拓性工作埋下了伏笔。

凡每一种新生事物的产生到被认可继而又可以生存下来,必须要有理论的完美解读,社会管理的支持,可用资金做后盾。所以这种方法的实施,肯定是技术、事业、行政一拍即合的结果。至于说领导暗示或旁敲侧击实在是小儿科才能想到的。不管怎么说,生命在此立足了,会不会成林,那怕是生态效益次一点儿的纯林,都将是人类征服黄土的一次有益尝试。

从立地条件看,这些生命要想直接享受雨水滋润是不可能了,要是根往黄土壁里面进两米,估计会有渗漏水可以施舍,黄土高塬么,再旱,土层深处还是有水的,没见根深的那些大树,从来不会因为天气旱上几个月而枯萎的。要想长高长大从根部运送氮磷钾形成枝杆也会很难,因为它所处的位置,只有用叶子来收集诸如PM2.5那样的颗粒物上寻找,或者从空气成份中搜索网络,与其它树哥草弟的命运相比是要艰难一些了。不过这也没有必要那么仅仅计较,森林里的同类们也不是什么都一帆风顺的,不是也有树上树下的。谁不想有一个好的基础呀,到啥山唱啥歌吧,能活就有希望。也不要不满现实,把游离的碳分子固定了,再在光合作用中正常呼吸就是人类需要的价值

 

有科技含量的造林方法2
 
 
有科技含量的造林方法2
 
阅读 892

专业会员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