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论 > 热点评论

森林生态旅游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如何对接?

媒体:原创  作者:张红梅
专业号:张红梅 2017/3/7 16:20:39

森林生态旅游业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如何对接?

——我国发展丝绸之路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探析

董锁成 赵敏燕 郭鹏 程昊 石广义

丝绸之路“两心四带七板块“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图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更是战略产业。森林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最大的(储)水库和生态屏障,还是人类的绿色家园,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我国处于东亚-北亚自然旅游区和东亚古中国文化区,林业系统呈现“三系统 多样性”的特征,即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等生物多样性系统。特别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独特,自南向北,分布着热带雨林、温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等多种植被类型。由于地形地貌独特(最高海拔8884米,最低海拔-100多米)、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种类繁多等因素,中国西部地区又被确定为全球范围内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面对分布如此广泛、丰富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其产业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时有着怎样的优势?

笔者以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首先,一个覆盖全国的景区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森林公园国际景区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其次,纵贯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已初具规模,拥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较大的产业预期规模。最后,森林生态旅游业的管理架构已初步形成,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已具备一定基础,产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截至2015年底,全国林业部门已批准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湿地公园1263处,总面积约357.8万公顷;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总数达2228处,总面积12425万公顷,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94%;全国各级森林公园3234处,总面积1801.71万公顷;全国国家沙漠公园总数达55处,总面积29.73万公顷。在我国西部地区,还拥有一批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如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青海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宁夏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其森林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张家界、神农架、西双版纳等森林旅游景区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区域旅游产业体系中的重要支撑。

丰富的中华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也让我国森林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融合互补,形成了良好的组合。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优良传统和习俗,这既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情况,也体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和作用。民族文化对于开发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国际性的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旅游资源图

 

发展丝绸之路森林生态旅游业不仅要有战略布局,还应有战略定位,以及具体的发展模式。

从战略布局来说,国际生态旅游带建设以“一带一路”为战略机遇,积极依托第一条欧亚大陆桥、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四区三带”国际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带,有效连接“一带一路”东西两端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域,并为中亚、西亚和中东等地输送大量的国际旅游客源,实现自然生态旅游与历史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两心四带七板块”的“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带总体目标。近期目标是构建“四区三带”国际自然生态旅游带和“六区三带”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带。“四区三带”国际自然生态旅游带沿第一条欧亚大陆桥、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呈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东端的亚太和西端的欧洲区域,密度较高。“四区”为:东亚-北亚自然旅游区、东南亚自然旅游区、中欧-东欧自然旅游区和南欧-地中海自然旅游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支撑国际生态休闲旅游、高山滑雪旅游、滨海度假旅游、自然观光旅游和户外运动旅游发展的首选目的地。“六区三带”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带主要分布在沿海、大河、绿洲和平原地区,并沿海上丝绸之路和第二、三亚欧大陆桥呈带状分布。作为古时连接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众多人类文明发源地的重要交通廊道,丝绸之路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浓厚的宗教文化,成为如今东西方文化交流和遗产保护的重要文化融合带。远期目标可以打造“两心四带七板块”国际生态旅游带。其中,“两心”即欧洲环地中海核心区和亚太旅游核心区;“四带”即第一欧亚大陆桥自然旅游带,第二、三欧亚大陆桥及海上丝绸之路自然文化旅游带;“七板块”即东北亚自然文化旅游板块、中亚民族民俗风情旅游板块、中东欧亚生态休闲旅游板块、东南亚滨海度假旅游板块、南亚文化体验旅游板块、中东西亚文化体验旅游板块和环地中海滨海度假旅游板块。

从战略定位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性先导产业。发挥生态旅游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增强旅游业的发展活力,依托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资源优势和战略机遇,加快“一带一路”生态旅游业发展,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动力产业;“一带一路”建设是国有林区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产业的新兴增长极,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举措。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新环境优化点、新区域协作点、新国际合作点、新文化促进点和新生活质量点的共同发展,促进我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林业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国际生态旅游业发展和国内生态旅游进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然旅游资源保护地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促进国际旅游事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和公民生态意识建设,以点带面加快我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文化旅游资源图

 

框架已然构建,定位不断清晰,发展则可以通过生态文明旅游和大旅游两种模式展开。生态文明旅游模式以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平衡的生态旅游业为目标,集合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制度“六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之力,促进“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低碳旅游、绿色旅游、智慧旅游,融入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大背景,培育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态旅游产业。通过大旅游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带,以旅游为先导产业,替代传统产业,联动一、二、三次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以旅游业为节点、依靠产业链连接的大旅游产业体系。

可以说,发展丝绸之路森林生态旅游业是林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林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边缘地区旅游业的新型增长极,具有环境成本低、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优势,有利于拓宽林农就业渠道、增加林农收入、改善林农生活条件;有利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维护林区的繁荣稳定;有利于推动城乡交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董锁成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首席教授,赵敏燕系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生,郭鹏系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干部,程昊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石广义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阅读 303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